[方義]
此調理腸胃寒熱兼補虛之方。治心下痞證,但重點偏於止嘔方面。
[主治]
誤汗後腸胃寒熱不調,心下痞滿,嘔吐重於下利,或千噫食臭,或脅下有水氣,或腹中雷鳴。但必須具有口苦心煩、腸胃部不拒按、脈虛或服溫補藥不效等寒熱虛三方面夾雜的證候。
[藥品]
生薑二至三錢 人參一錢至錢半 炙草一至二錢 黃芩一錢至錢半 半夏五分至一錢 乾薑一錢 黃連五分至一錢大棗一至二枚
[煎服法]
水三茶杯,煎至半茶杯,去滓溫服。
[用藥大意]
生薑、半夏以止嘔吐,並治幹噫食臭、脅下有水氣證;廠薑之溫,芩、連之寒,以解寒熱互結之痞滿;人參、大棗、炙草以補腸胃之虛,合乾薑並能止利。
[禁忌證]
沒有寒熱夾雜之證者,即不可用。
[類似方劑參考]
(1)桂枝人參湯:治虛寒痞證之方。
(2)大黃黃連瀉心湯:治實熱痞證之方。
(3)半夏瀉心湯:治寒熱不調,心下痞滿,嘔吐下利並重之方。
(4)甘草瀉心湯:治寒熱不調,心下痞硬,偏重下刊之方。
禹餘糧丸方(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