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方義]
此清除胃腸燥熱或兼食滯之輕下劑(偏重燥熱方面)。
[主治]
陽明病胃腸燥熱或兼食滯之輕證.其症或譫語,或汗後惡熱,或胃小煩熱,或胃中痛等。但須從大便燥結或胃部拒按、脈沉有力等須要輕下之證加以注意,方能確當。
[藥品]
大黃一至二錢 炙草一至二錢
芒硝一錢至錢半
[煎服法]
水二茶杯,煎至半茶杯,去滓溫服。
[用藥大意]
大黃、芒硝通其燥結之糞便,炙草補中,以緩和之,防其苦寒傷胃。
[禁忌證]
(1)胃部喜按或脈沉遲無力之大便不通者忌之。因此系虛寒之證。不適於硝黃之攻下。
(2)大便不通兼腹脹滿拒按者不宜用。因本方沒有治療脹滿的藥品。
(3)大便不通,腹脹滿拒按,更兼舌苔黃黑乾燥芒刺,譫語,神昏等者,更不宜用。因杯水車薪,不能勝任。
(4)兼有表寒證昔不可用。因此系攻裡之方。誤用之易使外邪內陷。
按:此證應先解表再用本方,或于本方中加解表藥品。
[類似方劑參考]
(1)理中加大黃湯:此治腸胃虛寒兼大便不通之方。
(2)小承氣湯:此治大便不通兼有腹脹滿之方。
(3)大承氣湯:此治大便燥結兼有譫語神昏、舌苔芒刺之證的方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