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 >
中医结节性痒疹(二例)
【例一】肖××,男,37岁,简易病历,初诊日期1971年8,月25日。
主诉:全身起硬疙瘩,搔痒已半年多。
现病史:半年前开始两下肢起硬结,搔痒明显,搔抓后出水。曾经xx医院多种治疗无效,病情日渐加重,以致蔓延两上肢起硬结,痒甚影响睡眠。饮食一般,二便调,既往无患过皮肤病。
检査:四肢伸侧散发半球形灰褐色或粉红色、绿豆至豌豆大之结市共30余个,大部分结节表皮已被搔破,表面有血痂,部分硬结上覆盖有鳞屑。
脉象:滑缓。
舌象:苔薄白。
西医诊断:结节性痒疹。
中医辨证:内蕴湿热,郁久化毒,阻于经络,湿毒聚结而发。
立法:除湿解毒,疏风活血化瘀。
方药:
胆草三钱 连翘五钱 干生地五钱 粉丹皮三钱 栀子三钱 苦参五钱 生槐花一两 赤芍五钱 木通三钱 车前子(包)四钱 泽泻三钱 白藓皮一两 防风三钱 外用黑色拔膏棍(方见272页)。
1971年9月2日二诊,服前方七剂后,四肢之结节搔痒已明显感轻,部分结节变软、变小,搔痕已不明显。因工作较忙,服汤剂不便,而改用大败毒膏(附方81)、秦艽丸(方见302页)。外用药同前。
采用上药连用月余,大部结节消退,只有6个结节稍痒较硬,未见新生之结节。再以上药治疗,以除余毒而愈。
【例二】姚××,女,20岁,门诊号:800625,初诊日期1971年3月29日。
主诉:双上肢长疙瘩,奇痒,两个多月,现病史:两个多月以来双上肢起疙瘩,先发于上臂,奇痒。曾经xx医院治疗,效果不显而日渐发展,现已遍及双上肢,因痒甚经常搔破出血,有时整夜不能入睡,尤以月经前后症状加剧,食欲差,大便稀不成形,月经失调。
检査:双上肢伸侧散在分布豌豆大或指盖大之圆锥形或半球形之结节50多个,触之坚硬,呈灰褐色,表面粗糙,大部分结节之表皮被抓破上覆以痂皮,左上肢有3个结节互相融合而成较大之斑块,有明显抓痕。
脉象:滑缓。
舌象:舌苔薄白,舌质淡红。
西医诊断:结节性痒疹。
中医辨证:湿毒凝聚,气血阻隔,发为顽湿聚结。
立法:舒肝理气,活血化瘀,除湿止痒。用服逍遥丸(附方76),每早服二钱 ;大黄蟅虫丸(方见302页),每晚服一丸。外用黑色拔膏棍。
经上法治疗一个月,病情虽稍有进步,但总的变化不大.后改用除湿解毒,疏风活血化瘀法:
苦参五钱 刺蒺藜一两 防风三钱 全虫二钱 赤芍五钱 白藓皮一两 当归五钱 丹参五钱
水煎内服每日一剂,同时并用大黄蟅虫丸,每日一丸。外用药同前。
经上方治疗一个月后,病情明显好转,搔痒已减轻,较小之结节大部变平,呈暗褐色斑,较大之结节亦缩小变软。后又以秦艽丸、大黄蟅虫丸继续治疗一个月,总疗程达三个月。来院复査时,双上肢结节全部消退变平,只残留色素沉着斑,自觉已不痒,临床治愈。
[按语] 结节性痒疹为明显搔痒的疣状结节的皮肤疾患,多发生于四肢,尤其是小腿伸侧面,亦可发生于躯干部。几个相邻的结节可以互相融合而成斑块。本病多发生于成人妇女,证属顽面,较难治愈,有的消失后还可以复发。本病的发生,主要是体内蕴湿,兼感外界风毒,或昆虫咬伤,毒汁内侵为患,湿邪风毒凝聚,经络阻隔,气血凝滞,形成结节而作痒。湿为重浊有滞之邪,湿邪下注,故发病往往先发于下肢小腿;湿性粘腻,故缠绵不愈。
治疗总的原则是除湿解毒、疏风止痒、活血软坚。常用全虫方加减,配合活血化瘀药。常用方:
荆芥三钱 防风三钱 全虫一钱~三钱 皂刺二钱 苦参三钱~五钱,车前子三钱~五钱 泽泻三钱 革苏三钱~五8白藓皮五钱~一两 刺蒺藜五钱~一两 当归三钱 赤白芍各三钱 上方一般用法:病情早期以疏风止痒、除湿解毒为主,重用荆芥、防风、苦参、刺蒺藜、白藓皮、全虫等药。至后期,结节坚硬较大,顽固不愈者,除前法外,宜加用或重用活血软坚之药,如赤白芍、当归、丹参、威灵仙、川军等或加用丸药如大黄蟅虫丸、散结灵(小金丹,附方20)等。若脾胃失和,运化失职者宜加用枳壳、厚朴、陈皮等。外用药方面:结节较小,浸润不深者可用鲜芦荟折断取其新鲜汁蘸雄黄解毒散(方见310页)或化毒散(附方5)外擦,或用黄瓜尾巴蘸擦黄药粉(方见308页)外擦,或单独擦黄药粉,或用脱色拔膏棍、稀释拔膏(方见272页)外敷亦可。若结节硬大成片,浸润较深者,则宜用黑色拔膏棍加温外贴,或将黑色拔膏棍加温融化后,加入10~20义的紫硇砂粉(附方82)外贴(但宜注意,勿损伤正常皮肤)。
上述二例,即按此法用药的。特别是例二,开始治疗时只按舒肝理气、活血化瘀处理,经治一个月,效果不显着。后改用除湿解毒疏风活血化瘀法,则见明显效果。